作为成华区民营医药行业的佼楚,四川格瑞药业(格瑞人康)扎根成华二十年,以精耕细作的工匠精神,专注医药发展,做专业化的医药企业。

初心:小店铺闯出大舞台
2003年8月的一天,正值三伏,成华区双水碾一间不足四十平米的铺面内,38岁的朱能强与妻子吴顺英正挥汗如雨,忙前忙后,一边验单、收货、卸货,一边接待客人,询问需要、捡药、收费,二人忙得不亦乐乎。虽然是格瑞药业公司总经理,朱能强仍坚持亲力亲为,很多公司内的事情与妻子一道经手。这一年,即将不惑之年的朱能强,创办四川省格瑞药业有限公司。创业之初,便秉承“打造医药学专业化药企”宗旨, 不断打造专业化的药事服务团队。经过二十年的不懈努力,如今的格瑞已从创立之初的单一药品销售发展成为包含药品批发、直营连锁药店业务的国家GSP认证企业。经营范围涵盖生化药品、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化学药制剂、抗生素制剂、生物制品、保健食品(预包装食品)、医疗器械等,品种四千余个,直营门店50余家,年销售1.5亿元;税利超100万的大型连锁公司。
专业:小细分定位大市场
成立之初,格瑞便通过精准分析细分市场、目标客户,小病专业化、产品差异化是格瑞探索出的一条发展之路。内部管理中,提升员工专业素质,以合伙人机制激励员工用心。以新零售、信息化的布局思维,迈过了医药连锁的传统之路,借助互联网工具,整合优势资源。
近年来,格瑞公司进一步精准定位社区药店,把中老年客户群体作为主要的目标客户群体,积极采用5P1C的格瑞营销战术,在市场上打造差异化和壁垒模式,构建了公司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在批发业务方面,积极构建以代理为主导,主要向第三终端配售的销售模式,先后成功构建了川内18个二、三级市场办事处,已覆盖了县级及乡镇部分市场的营销网点,网点覆盖率达90%以上,逐步实施向全国市场战略扩张。通过多年努力,格瑞目前已建立以总代理品种为核心的营销网络体系,严格按照层次性管理模式科学运作,采取灵活多样的营销手段和营销战略,打造出“功能齐全、结构合理、动作协调、灵活高效”运营体系。
营销:小病种实现大收益
随着健康中国战略推进,国民健康意识不断提升,“大病去医院,小病去药店”这一消费习惯有望持续焕发药店活力。小病种市场虽小,但关注的人也不少。药店如何另辟蹊径,做好小病种?格瑞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小病种,大营销,我们定位原则是:能帮助顾客解决疗效问题。” 格瑞副总经理、湘麓医药学校教研员曾广同博士说。药房做不了医院,也做不了全科医生,但可以做一个健康顾问,基于医药学专业知识,通过关联用药解决小病种的顾客疗效问题。正是基于这种理念,格瑞致力于通过自己现有的品种药物,找到强效产品进行关联。用药方案以专业为基础,做好学术专业相关知识学习、商品知识学习。合理利用病种国际日,鼓励店员在这一重要时间节点通过朋友圈、门店营销,并设定激励方案,鼓励员工积极主动分享传播。同时在门店通过“望闻问切”,帮助顾客正确辨别病症,根据相关指南,合理配置药物。售药之后,店员需要不定期微信跟进、电话回访。同时公司及时制定营销规划并总结,将现在与过去每天的销售额、毛利额、毛利率,以及品类策略、品类战术、话术战术、品类的实施与回顾等步骤要素,制作成表格,不定时进行品类评估和品类分析,帮助管理人员逐个研究病种,更精准的为顾客健康服务,也为后续其他小病种营销提供更优样板。
正是基于持续关注以更高效率解决慢性鼻炎、鼻窦炎、骨关节炎等小病疗效问题理念,2021年,格瑞的慢性鼻炎品类产品日均销售额同比增长50%,日均毛利额同比增100%,毛利率同比提升10%。
如今,新生代企业家越来越多走上多元化市场竞争的舞台中央,他们运用自己的学识、匠心与汗水,描绘属于自己的美好憧憬。作为格瑞药业的创二代,毕业于美国亚利桑那大学金融专业的朱贝贝义无反顾的接过父亲朱能强一手打造的事业,在继承格瑞传承不变理念的同时,书写着自己心中那广阔视野的前景:“互联网时代的发展,带来信息与交付效率的提高,但在人与人之间的交付中,用心是关键。格瑞专注在传统行业中打造出差异化。专业化,我们一直在路上。”朱贝贝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