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走进成华 | 商会概况 | 信息动态 | 会员之窗 | 服务平台 | 参政议政 | 政策法规 | 党建工作 | 公告通知 | 法律服务 | 信息公开
信息动态
 

 

当前位置:信息动态 > 时政要闻 > 正文
牢记殷殷嘱托 不负关怀厚爱 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成都篇章
时间:2023-06-09 15:36:36 文章来源:成都日报 查看次数:286 字号:【

兴隆湖畔,一个个创新平台正在西部(成都)科学城集聚成势。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魏麟潇 摄

2022年6月8日,仲夏时节,习近平总书记赴四川考察。在“千载诗书城”眉山,总书记步入稻田看秧苗长势,走进乡村话接续振兴,考察三苏祠谈文化自信;在“万里长江第一城”宜宾,总书记眺望三江口考察长江生态保护,走进高校调研就业问题,深入企业鼓励自主创新。

从念念不忘“十分关心”“十分牵挂”的事,到强调“全心全力把老百姓的事一件一件办好”,从表达端牢中国饭碗的“信心”,到勉励大学毕业生“保持平实之心”……习近平总书记一路走、一路看,一路思考、一路指引,把坚实的足迹印在四川山水间,让深切的关怀存留在百姓心里。

在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一周年之际,四川省委常委会召开(扩大)会议并指出,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全省上下要以总书记来川视察一周年为新的奋斗起点,结合正在开展的主题教育,牢记嘱托再出发,感恩奋进担使命,一步一个脚印把总书记为四川擘画的宏伟蓝图变为美好现实。

沿着习近平总书记在成都视察时的足迹,5月29日,成都市委率市级领导干部前往四川天府新区、成都高新区、郫都区开展主题教育实地学习。

自4月8日市委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领导小组会议、4月15日成都市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举行以来,成都市的主题教育正有力有序全面推进。

在这关键时期,成都市委重走习近平总书记在成都视察时的足迹,感怀殷殷嘱托,就是要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及成都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四川省委部署要求,勇担时代使命,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具体行动和发展实效,扎实推进主题教育,站在更高起点上全面推进成都现代化建设!

(一)

“这是豆瓣兰,属于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在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举行的“世界地球日”活动中,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植物学博士鞠文彬带领孩子们一起辨识物种,并拿出密封袋采集样本。

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成都以青山绿道蓝网优化城市生态空间格局,推动“五绿润城”示范性工程建设。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的森林覆盖率较之4年前提高3.5个百分点,新增调查记录动植物1055种。

6月5日,川开电气有限公司生产车间,23岁的廖万江正在忙碌着。一年前从西华大学毕业的他,正巧碰上了公司招收见习生的机会。

为更好地帮助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提升就业能力、实现精准就业,近年来,成都积极为高校毕业生搭建求职通道。目前,成都市共有就业见习基地417家,今年1—5月共发布就业见习岗位7460个,组织就业见习人员1985人。

大田集中连片、横平竖直,栽秧机来回穿梭……6月初,都江堰市石羊镇一片农忙景象。都江堰市农业农村局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科科长朱鑫介绍,“这是刚整理的高标准农田,如今全部通过机械化种上水稻。”

高质量建设“天府粮仓”,成都市深入实施“五良融合”工程,今年要确保完成新增耕地2.85万亩、新增水田1.7万亩、建成高标准农田33万亩,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570万亩以上年度目标任务。

2022年成都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净增3710家,总数增至1.15万家,较2021年增长48%;科创板“成都军团”增至17家……去年9月,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发布的2022版全球创新指数(GII)“科技集群”百强榜中,成都位列全球第29位,较2018年递进27位。5年时间,从首次入围到跻身全球TOP30,“第一动力”已然动能澎湃。

在刚刚过去的2023年一季度,成都延续2022年以来发展态势,实现“开门红”。回望2022年,面对前所未有的困难考验,成都以超常举措应对多重困难挑战,实现经济平稳发展、社会大局稳定。

这些成绩的取得,源自习近平总书记的关心指引、鼓舞鞭策,都彰显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理光芒和实践伟力。

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当前,成都正牢牢把握主题教育“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把学习成效转化为推进高质量发展强大的力量和生动实践。

主题教育启动以来,成都市委指导96家单位迅速行动、全面动员,在1周内完成组建机构、制定方案等前提性基础性工作,在2天内完成全面动员部署,覆盖县处级以上领导班子895个、基层党组织4933个。

“4小时内响应,一般问题2日内办结”——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成都市住建局建立健全物业小区问题用心用情马上解决长效机制,确保群众反映的物业小区问题最短时间回应、最快速度处理、最小单元化解、最低社会影响。

该机制在成都市智慧物业管理系统建立完善小区问题投诉解决功能模块,链接到天府市民云等公共服务平台,群众提出的问题将被推送至物业服务企业负责人。物业项目经理应在第一时间响应,原则上工作时间不超过4小时,非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对超时未响应的,系统实施自动预警,区(市)县住建部门介入督办。”

在小区里张贴公示牌不久,保利叶语小区物业服务项目负责人胡叶恒,就接到了第一单。“有业主反映停车场内乱停放。”胡叶恒介绍,接到信息后迅速处理,并回电业主反馈结果,“把处置情况拍照上传平台。”业主感受显然不错,因为胡叶恒很快注意到对方在线给了五星好评。

市国资委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工作格局;市退役军人局围绕全国全省双拥模范城创建等内容明确28个重点调研课题;轨道集团聚焦“谋实TOD战略路径,加快轨道生活场景融合创新”等13个方面开展深度调研……

成都“牢牢把握总要求”,“把这一总要求贯穿这次主题教育全过程”:从党的创新理论中获取奋进力量——成为引领我们的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新胜利的关键法宝。

(二)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当前,成都加快打造中国西部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美誉度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高质量发展,正奏响这座城市阔步向前奋进的音符。

今年力争大数据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人工智能产业规模突破700亿元——5月底,这两个重点产业2023年工作要点印发,“组合拳”谋求产业快速发展。

4月初,《成都市产业建圈强链优化调整方案》对外公布优化调整后的8个产业生态圈,28条重点产业链——“建圈强链”这一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战略迎来全新“路线图”。

以产业建圈强链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成效明显:今年一季度,成都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266.8亿元,同比增长5.3%,位居全国第六。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达到4.9%,其中,电子信息产业增长8.0%,医药健康产业增长7.9%。

年初,天府锦城实验室入驻首批4个科学家团队和2个平台,全市人才总量突破620万人,集聚65所高校和139个国家级创新平台,构建完善科技成果转化生态体系,成都正加快构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科技创新正成为城市发展源动力。

“双机场双枢纽”成型成势,中欧班列(成渝)累计开行超2.5万列、开行量居全国第1,获批在蓉设立领事机构23家、成为全国领馆“第三城”……高水平对外开放正为城市发展注入新的增量。

截至2022年,共1490家企业开展跨市域产业协作、较2020年增长48%……城镇化基础不断增强,同城化水平优势显著——经过3年发展,目前成都都市圈贡献了全省46.2%的经济总量,成为区域发展重要支撑。

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王伟光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成都要突出公园城市建设的重要指示,就是要成都实现高质量发展,成为高质量发展样板城市,为全国乃至全球公园城市建设和发展贡献中国模式、成都样板。”

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成都自觉在服务“国之大者”、牢记“省之大计”中明责任、找位置、强担当,聚焦唱好“双城记”、建强“都市圈”、建好“示范区”、提质“幸福城”等工作,埋头苦干、真抓实干,推动党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落地见效,建设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奋力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三)

“把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评判主题教育成效的根本标准”。

“以前总是计划下趟楼要干几件事,主要是爬楼太恼火了。”今年72岁的黄世延家住锦江区东润风景小区,在安装电梯后,家住6楼的他也能每天下楼锻炼了。

“30多年的老小区拆了围墙、有了物业,简直不一样啰。”青羊区小福建营巷居民颜丽高兴地说,小区如今大变样。

从2021年开始,成都深入推进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两年来统筹推进重点领域民生项目719个。今年,还将继续推进533个,其中,教育领域项目63个,新增学位8万个;医疗卫生领域项目38个,增加救治床位800张……

一批批民生项目不断落实,一个个热点难点问题得到整改,群众真切感受到:发展变化就在身边。

到兴隆湖泛舟、去龙泉山看日出、打卡肉眼可见的雪山……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成都以绿色为底,重塑城市质感:“五绿润城”构建起更多绿色场景、“三治一增”让市民推开窗户看雪山、 “四大结构调整”加速超大城市绿色转型……远观是风景,近看是生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写意又写实。

随着大运会临近,成都仿佛成了一个天然“露天运动场”:符合对外开放条件的大运会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开放;立交桥下、街道两侧等城市“金角银边”被建设改造成为运动场所;凤凰山上,“成都雄起”的加油声此起彼伏……运动生活正成为人们幸福美好的常态。

加快智慧城市建设,启动12345亲清在线,做实“一老一小”服务保障,推进“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下足“绣花功夫”,让幸福成都更有质感、更有内涵、更有温度。

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到558公里、居全国第5,基础教育规模、三甲医院数量居全国城市第2位,连续14年位列“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榜首……“雪山下的公园城市·烟火里的幸福成都”成为生态宜居品质最有力的诠释!

始终把“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作为做好城市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

锚定凝心铸魂筑牢根本、锤炼品格强化忠诚、实干担当促进发展、践行宗旨为民造福、廉洁奉公树立新风的目标,成都,正以实际行动诠释对“两个确立”的忠诚拥护、对“两个维护”的坚定践行,努力走出一条把握时代大势、符合发展规律、体现成都特色、服务国家战略全局和全省发展大局的现代化之路。(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钟文 谢夏冬 李世芳)

成都市成华区工商联 版权所有 2008-2025 联系地址:四川省成都市一环路东3段148号 邮政编码:610051

联系电话:028-84310789【工作日09:00-12:00;13:00-17:00】

蜀ICP备202300207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