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 ,这是一部关于家庭教育的法律。本法制定目的是为了发扬中华民族重视家庭教育的优良传统,引导全社会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增进家庭幸福与社会和谐,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本法所称家庭教育,是指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为促进未成年人全面健康成长,对其实施的道德品质、身体素质、生活技能、文化修养、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培育、引导和影响。
家庭教育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法律明确,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负责实施家庭教育。国家和社会为家庭教育提供指导、支持和服务。国家工作人员应当带头树立良好家风,履行家庭教育责任。
法律对家庭教育作出了明确的要求:
(一)尊重未成年人身心发展规律和个体差异;
(二)尊重未成年人人格尊严,保护未成年人隐私权和个人信息,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三)遵循家庭教育特点,贯彻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
(四)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紧密结合、协调一致;
(五)结合实际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措施。
本法的亮点在于,细化了监护人在家庭教育中的职责,要求父母更多关注未成年人子女品德、科学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以及良好学习习惯、行为习惯、生活习惯的培养。培养未成年人良好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意识和法治意识。
现在的父母给子女报了不少兴趣班,挤占了孩子的休息时间。根据家庭教育促进法的规定,父母应当合理安排未成年人学习、休息、娱乐和体育锻炼的时间,避免加重未成年人学习负担,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所以家长们要注意,过度“鸡娃”不可取,孩子拥有健康快乐的童年才最重要。
而对于父母管教疏忽,存在父母离异漠视家庭教育、家暴等情况的,本法也规定了相应的法律责任,父母不得因性别、身体状况、智力等歧视未成年人,不得实施家庭暴力,不得胁迫、引诱、教唆、纵容、利用未成年人从事违反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的活动。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发现未成年人实施严重不良行为、犯罪行为,或者监护人不正确实施家庭教育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根据情况对监护人予以训诫,并责令其接受家庭教育指导。监护人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暴力或者有其他侵害行为,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予以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这是一部“立德树人、以德为先”的法律,进一步培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这是一部促进未成年人全面健康成长的法律。他聚焦于家庭,夯实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的养育、教育责任,并明确为其提供科学指引和获取必要帮助的途径,在内容上与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等法律有机衔接、密切配合,进一步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提供更为完备的法治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