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日,记者从成华区新经济和科技局获悉,该区WE创空间于日前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级众创空间,成功晋升为“国字号”孵化载体。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成华区持续深入实施创新引领工程,有力推动创新载体建设,不断完善“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功能区”的梯级孵化体系。目前,全区22家孵化器中已有2家国家级孵化载体、1家省级孵化载体、6家市级孵化载体,共计700余家在孵企业,孵化面积超36万平方米。
依托企业资源和政府支持
4年累计孵化企业100余家
人脸识别及二维码识别进入、乐高拼图墙、茶水吧台……走进位于建设路万科华茂广场的WE创空间,活泼跳跃、散发创意的“创客”办公氛围立刻扑面而来。
成华区新经济和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WE创空间充分结合了万科集团的全产业链资源和电子科技大学的科研资源优势,早在2016年就在成华区落成投运。4年来,WE创空间依托万科中西部城镇建设发展有限公司的产业研究、规划、建设能力,专注于绿色智慧地产生态圈创新项目的孵化,聚焦智慧城市、智慧社区、绿色环保、大数据四大创新领域,不仅为一批批中小微企业提供了全方位的创业指导和孵化服务,而且积极推动实现创新技术的成果转化。
“自投运以来,我们坚持为所有入驻企业与团队提供‘开放+独立+共享’三大空间以及‘技术+市场+服务+金融’四大资源支撑,践行以市场为主导的孵化原则,推动入驻企业有效创新。”WE创空间运营方负责人宋晶涛介绍,占地3556平方米的WE创空间4年累计孵化企业100余家,目前共有在孵企业20余家。
宋晶涛告诉记者,WE创空间作为万科首家专注地产业态的众创空间,在运营中充分调动万科集团社区商业、产业办公、文体教育、购物中心等十大业务板块的上下游资源,将市场需求与空间内入驻企业创新技术进行对接,前瞻性引导创新技术发展方向,推动创新技术的规模化和产业化发展。值得一提的是,在创新项目发展到较为成熟阶段后,WE创空间还会面向优质企业开放万科全球业务平台,将优质项目引入万科,打通创新技术成果市场监测、推广、应用的进退通道,加速技术成果落地转化,实现创业团队的市场化发展。
“这次能够被认定为国家级众创空间,既得益于万科集团的强大资源支撑,也离不开成华区政府的支持。”宋晶涛表示,WE创空间投运以来,成华区新经济和科技局等成华区各部门持续为创业者提供各类培训、政策宣导、投融资对接等服务,定期开展WE创沙龙、WE创公开课、WE创路演、WE创峰会等特色创新创业活动,帮助实现了快速发展。
构建优胜劣汰良性机制
年内计划新增3个创新载体
“近年来,围绕增强转型发展动力,激发科技创新动能,我区在实施创新引领工程的过程中,尤其突出创新载体建设,不断完善梯级孵化体系,取得显著成效。”成华区新经济和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除WE创空间外,区内另一个“国字号”孵化载体——电子科大沙河科技园也结出累累硕果。目前,沙河科技园在孵企业数(团队)43个,现有导师33人,仅2019年获得融资的在孵企业就有5家(总融资额达1380万元),在孵企业新获知识产权49项,获国家、省、市科技计划项目资金的企业达15家,孵化高质量企业31家……
“通过持续推进孵化载体建设,目前,全区国家级、省级、市级孵化载体及在孵企业、孵化面积等数据均节节攀升,科技创新氛围越来越浓。”该负责人告诉记者,华灿工场、四川检验检测产业园、创客邦3家孵化器还成功入选全国“100家特色空间”,电子科大沙河科技园更连续4年获得国家级A类科技企业孵化器认证,这在省内高校孵化器中是唯一一家。
“在前期孵化载体规模扩大的背景下,为提高孵化绩效,我们突出规范化管理,专门出台了促进众创空间和孵化器发展管理相关政策,构建优胜劣汰的良性机制。”该负责人说,截至目前,成华区已清退了4家“孵化绩效差”的孵化器,同时持续开展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相关培训,指导企业申报各级各类科技项目222个,获省、市科技计划项目资金3500余万元,为企业提供了优质高效服务。
据介绍,下一步,成华区将坚持以“孵化绩效”为产出导向,推动孵化器加快成为企业加速成长平台、招商引资通道和税源培育基地。2020年,成华区计划全年新增国家及省市创新载体3个,同时年内还将启动打造12个微创智能工厂(力争打造示范点位1个),以促进科技创新元素融入社区生产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