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庚子鼠年春,万众一心的新冠病毒传染阻击战在全国打响。
千里之外的四川省,疫情防控已深度进入一级响应。艰难时刻,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事”一触即发。在成都新华医院,决心书、请战书、志愿者申请比比皆是。
在此后的战“疫”日子里,他们有的勇挑重担、奋勇向前冲锋陷阵,有的默默坚守岗位、固守阵地构建疫情防线。为此,他们放弃了休假,放弃了回乡,放弃了和父母至亲团聚,甚至放弃了孕期的休假至今还在坚守一线阵地。
时至今天,这群感染风险最高的人群依然坚守在新华医院这块阵地上,很多人和事情令人泪目。
■ 密集型防疫阵地,预检分诊构建第一道防线
时间倒回到2020年1月17日,此前在武汉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已引起四川省方面的高度重视。
1月18日早上8点,成都新华医院的早交班会议变成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工作部署会。会议明确了几项措施:全面梳理发热患者收治流程、严格预检分诊,提升防护等级、开设24小时发热专科门诊。
会后,门诊立即重组发热预检分诊队伍,抽调11名责任心强、业务水平高的护士组成“门诊发热患者预检分诊团队”,专门对每天进出门诊的患者及家属进行体温检测,一旦发现异常,全部分诊到发热门诊诊疗。
至1月24日开始,全院开始构建“三关”、“三问”、“三防”防线。此时,医院增加安保人员对进入医院的所有车辆驾驶员进行体温检测,此举24小时全天候执行,医院要求:院区内绝不放过任何一个发热病人。
据悉,“三关”指预检分诊关、候诊区体温检测关、首诊排查关,“三关”将全力识别可疑病例。
■夯实防控阵地,密集性出台防控制度

1月19日,医院组织医务部、感染控制科、门诊部、急诊科、呼吸科召开工作协调会,会上明确了疫情防控会诊专家组、培训组、院感控制组、设备组、药品组、后勤保障组、宣传信息组、总务组等职责和人员构成;会议进一步强化了疫情报告制度、门诊和发热门诊工作规范及制度,集体学习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诊治方案、处置办法、疑似病人处理和报告流程。
各小组成立后,结合自身任务和职能,修订完善了各类预案和规章制度。如《组织编写防治呼吸道传染病应急预案》、《发热门诊患者检查流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门诊预检流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处置流程》、《放射科疑似新型冠状病毒呼吸道感染患者检查流程》《呼吸道传染病医院感染控制制度》、《特殊时期胃肠镜检查、ERCP手术管理制度》等制度。
随着疫情在全国蔓延加重,医院加快了后勤保障、医务防护、筛查制度、诊疗规范的出台。至2月5日,全院共出台各种制度、流程、规范超30件次。

■ 党员先锋征集令,巩固发热腹泻门诊力量
1月22日,为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医院党委向全院党员发出党员先锋者征集令,征集党员充实到医院防控一线。“党员先锋者”的主要职责是负责春节期间各类诊疗、值班等特殊或突发事件的处置,包括发热门诊值班人员、院级二线值班人员、突发医疗事件的紧急救治等工作。
仅仅半小时,全院报名逾30余人。医院党委从中遴选出蒲红、田维英、胡睿东等党员志愿者充实到春节期间发热门诊一线岗位;1月29日,成都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下发《成都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救治医务人员应急调配方案》的通知,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抽调医务人员,参与全市定点收治医院医疗救治工作。
成都新华医院收到通知以后,5个党支部积极响应,踊跃报名。2小时之间,全院报名超过100人。党委研究决定:选择应急调配人员应严格按照《通知》精神落实,从感染、呼吸、重症、急诊急救、放射、检验、护理等专业选拔医护人员。首先是政治过硬,一定是党员团员;其次是业务上要求有3年以上相关专业工作经验的医师和护士,能独立完成相关专业基本技能操作,能参与夜班值班;三是纪律过硬,要求严格按照医疗规范履行医疗职责,完成医疗救治任务,对上级下达的指令能不折不扣坚决执行;四是作风过硬,关键时刻站得出来,急难险重任务面前能挺身而出。最终确认11人上报,他们中年龄最大的是呼吸二科主任60岁的田坤,年龄最小的是ICU护师共青团员何兰兰。
■ 春节“阻击战”,党员先锋坚守一二三线
按照医院党委部署:医院全体党员和管理干部春节期间全部留守成都待命。为保证“战疫”环节不出现“跑冒滴漏”等空挡,全院职能部门负责人和党员骨干1月29日开始轮流值守岗位,坚守二线。据了解,5个支部60余名党员医护人员,纷纷响应战“疫”动员,不辞辛苦、不计薪酬、挺身而出,始终坚守在高风险、高负荷、高强度的发热、监测、防控等一线岗位。
费新潮,感染控制科主任,一个参加了17年前SARS防控的老专家,传染病防控经验非常丰富。整个春节战疫期间,她率领的院感团队从来没有休息,毫无怨言在医院加班,在她的团队里,就连孕妇也一直固守阵地,为疫情防控贡献力量。
护理部主任魏娜,一个从17岁就在新华医院护理岗位上奉献的护理专家,自1月18日那天早上的会议以后就很少回家,全部心思都在各科室的培训和防护措施的布置上。尤其是后来的隔离病房建设期间,她和费新潮是一直冲在前面的中坚力量。
在急诊科,这个“人命关天”的科室也在积极行动,紧密部署,自愿请战重任。主任白光兴坐诊发热门诊,副主任李玲盯死急诊的预检分诊、坚守一线,不放过任何一个发热病人,和李玲一样,护士长陈亚华也放弃休假接到电话就立马返回医院继续奋战在抗疫一线……
在门诊候诊区体温检测岗位,所有进入人员一律测体温,只要是发热病人即通过发热腹泻通道将患者送到发热门诊。门诊部负责人郑悦悦介绍,11名护士,每两人一组,每组从早上7:30开始一直工作到下午6:00,哪怕午休时间也仍然坚守在岗位。尽管我们是新建大楼容量增加病人相对较少,但负责检测分诊的护士们,她们一站就是10个小时,好几个姑娘脚都站肿了,有个叫郑雪梅的姑娘由于连续举手测体温,第二天手都无法抬起……从1月18日开始至1月30日,11名护士共检测患者5236人,共检出发热患者121人。

就是这些坚守的人群中,他们大部分是退役军医、共产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和共青团员……正是他们的阻击,使得成都新华医院在整个疫情风暴中始终是市民和患者的“安全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