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走进成华 | 商会概况 | 信息动态 | 会员之窗 | 服务平台 | 参政议政 | 政策法规 | 党建工作 | 公告通知 | 法律服务 | 信息公开
信息动态
 

 

当前位置:信息动态 > 时政要闻 > 正文
北改东建两翼飞 “一升两转”谋突破
时间:2013-11-01 10:43:51 文章来源:成华区工商联 查看次数:2973 字号:【

前三季度,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可喜成绩:1—9月我区固定资产投资总量及增幅、地区生产总值、地方公共财政收入、服务业增加值、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增幅、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际到位内资总量等9项主要经济指标位居五城区第一;“北改”工程如火如荼,社会事业稳步推进……10月23日至25日,区委中心组学习会指出,下一步,我区将通过北改“旧城”、东建“新城”等不断实现自身突破,加快“产业升级,城市转型、社会转轨”的“一升两转”步伐,全力建设“中西部综合实力一流城区”。请看本报特别报道组于区委中心组学习会后第一时间采写的深度报道。

做强产业支撑,突出“产业升级”:

实现“过境经济”向“枢纽经济”的历史性跨越

扩总量、稳增长,是我区经济止滑提速,做强产业支撑最重要、最现实的任务;调结构、促转型,则是我区科学发展、实现后发赶超的根本出路。全区上下将紧扣“提高增长质量和效益”这个中心,加快构建“133”现代产业体系,推进成华由“传统工业物流集散地”向“现代服务业汇集地”转变,实现“过境经济”向“枢纽经济”的历史性跨越。

一圈引领二城崛起三区突破

北改“旧城”东建“新城”两翼齐飞

综观国内外发展,多点多级支撑是发达国家、地区的普遍特征和经验总结。实施多点多级支撑,对于优化重大产业布局、塑造区域发展新版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多点多级支撑战略落实到成华,就是要大力推进六大产业功能区建设,加快形成“一圈引领、二城崛起、三区突破”梯次竞相跨越的生动局面。

一圈引领,就是要发挥建设路商圈经济总量大、成熟度相对较高的优势,打造全区发展贡献最大、实力最强的核心经济增长极;二城崛起,就是要把龙潭总部经济城、新客站城际商旅城作为拉动区域经济增长的新极核,打造全区发展速度最快、品质最优的重要经济增长极;三区突破,就是要抢抓“北改”机遇,在八里庄创意商务区、昭觉寺文化旅游商贸区、北湖熊猫国际旅游休闲区进行“大调迁、大改造、大建设”,打造全区发展空间最大、最具潜力的新兴经济增长极。

目前,建设路商圈销售额已突破100亿元大关,百亿商圈初步形成;龙潭总部经济城完成23宗、970亩工业用地挂牌,中投集团等9个项目顺利开工,金核集团等25个项目加快建设,实现技工贸收入318亿元;新客站城际商旅城成功上市商业用地334.7亩,成功引进成都港澳中心、成都东站国际广场等7个重大产业化项目;八里庄创意商务区27个土地整理项目已启动25个,整理出土地871亩;昭觉寺文化旅游商贸区加快实施招商地产·雍华府、融锦城等产业化项目33个,完成投资30亿元;北湖熊猫国际旅游休闲区率先在全市完成环城生态区绕城高速200米范围1977亩土地整理,北郊、丛树和外环片区搬迁签约基本完成,一里塘新型社区一期进入扫尾施工。

六大产业功能区,就是六个增长极。六大功能区的相关负责人纷纷表示,他们将会根据规划定位,发挥优势、用好资源,找准增长点,推进特色发展、错位发展。同时,将建立协调联动机制,推动各功能区城市规划互融、基础设施互通、产业发展互补、公共服务互联,形成北改“旧城”、东建“新城”两翼齐飞、交相辉映的格局。

开辟绿色服务通道

加快项目落地和开工建设速度

项目是经济发展的载体,投资是经济发展的血脉。今年1—9月,全区501项经济社会发展项目完成投资328.4亿元,占年度计划80.5%。但开工不足、进度滞后仍是我区项目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为此,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全区上下要抓项目建设,最核心的关键就是“速度”,不仅要在项目落地上提速,更要在项目开工建设上提速。

区发改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项目推进上,该局将按照储备项目抓立项、新建项目抓开工、续建项目抓进度的思路,对滞后项目逐一分析原因,针对存在的问题一一攻坚。对投资信心不足的,将加强宣传引导,破解企业疑虑;对因行政审批等环节造成滞后的,将提高服务效率,开辟重大项目绿色服务通道;对因土地、资金等要素保障没跟上的,将加大协调推进力度;对以占用资源为目的、圈而不建的,将严格执行清退制度。

同时,该局将充分利用好“项目信息管理系统”,确保每一个环节的工作都落到实处,每一个问题都能进行责任追溯,让科学化的管理手段产生最大的效益。另外,各项目责任单位也纷纷表示,将创新方法,分工到人,挂图作战,“倒逼”推进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总量和增幅实现五城区“双第一”的目标。

抓“大”不放“小”

打造“增长极”培育“增长点”

扩大开放是成华“产业升级”的必由之路,也是全区上下打造“增长极”、培育“增长点”最快捷、最有效的途径。

今年,我区借助财富全球论坛、世界华商大会等有利契机,已成功引进霍尼韦尔、中国船舶重工等境内外世界500强6家;签约引进重大产业化项目77个,其中特别重大产业化项目25个。1—9月全区到位内资190.8亿元,实际利用外资79539万美元,外贸出口完成71047万美元;引进注册型企业3807户,超全年目标707户,同比增长75%,增幅在中心城区中排名第一。

但由于受宏观经济环境影响,仍有很多投资商都处于观望状态。为此,区投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局将联合相关部门和14个街道,坚持抓“大”不放“小”——即在抓住大企业、龙头型项目的同时,为中小企业做强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据介绍,在抓“大”方面,我区将围绕功能区建设、产业链的打造进行规划招商、目标招商,大力引进各类总部型、税源型、龙头型企业,尤其在引进世界500强、国内500强、行业十强上取得新突破,力争年内引进重大产业化项目100个、特别重大产业化项目30个。在不放“小”方面,我区将吃透上级政策,出台相应的配套政策,为企业做大做强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做好“三篇文章”,突出“城市转型”:

加快从传统工业区向现代化城区转型速度

城市转型与产业升级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城市转型的突破口在产业升级,产业升级的支撑点在城市转型。

成华脱胎于“老工业基地+大农村”,原有城市规划定位是按工业区设计的,以生产为主,没有更多地关注人居和商务交易的便利性;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配套水平相对滞后,区域建设形态的品质和特色不突出,成为制约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如何抢抓多点多级支撑、成德绵同城化发展、棚户区改造、“北改”优城等重大战略机遇,加快成华从以“生产”为主的传统老工业区向“宜居”的现代化城区转型,关键是要在坚持城市科学规划、有机更新的原则下,做好拆、建、管“三篇文章”。

抢抓“北改”机遇

有效破除“城市二元结构”

危旧房改造和传统企业调迁,既是改善民生和产业升级的现实需要,也是改变城市落后面貌、刷新城市形象的有效途径。

今年以来,全区“北改”一号工程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区级各部门、各街道合力攻坚下,截至9月底,已启动206个项目,完成投资208.4亿元,占年计划82.2%。其中,市级“北改”重点项目26个,完成投资43.6亿元;同时整理国有、集体土地4143亩,拆除建筑面积114.2万平方米,成功上市土地470.6亩。区北改办主任于伟鹏表示:“我区‘北改’工程无论实施项目数、投资总量,还是土地上市面积,均占全市‘北改’一半以上,成为名副其实的‘北改’主战场。”

下一步,全区上下将结合“北改”工程、棚户区改造和老旧院落整治,加大规划优化和项目包装力度,力争3年内完成65处改造任务,切实改善1.45万户居民的生活居住条件,有效破除“城市二元结构”。

补足“短板”

建设“精品”城区

通过“北改”和棚户区改造,有效破除“城市二元结构”之后,我区城市建设最关键的工作,就是应该建些什么、建成什么样,这直接关系到城市的宜居程度和品味。

为此,区交通和市政局局长平原表示,该局将坚持把路网建设作为疏通发展“经络”、提高人居便利性的首要任务,持续打好“交通兴城大会战”,围绕畅通内循环、增强外辐射,加快打通断头路、升级主干道、完善路网转换。据介绍,今年全区计划实施道路建设项目39个,目前已启动实施圣灯西路等道路建设项目28个,其中熊猫大道综合整治工程、蜀龙路物流大道至三环路段、龙潭E线西延线等12条道路竣工通车,北湖两平方公里11条道路网络基本建成。

区发改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高端载体的匮乏,制约了成华高端产业的引进和聚集。为此,区委确定了今年商业竣工面积确保达到120万平米以上,明年确保达到130万平米以上,后年确保达到150万—170万平米,力争到2018年全区新增商业面积1000万平米的战略目标。“如此大的体量不仅能为成华吸引和聚集高端产业提供巨大空间,也将有助于做优城市功能品质、提升城市竞争力,我们将联合相关部门坚决按进度完成。”同时,区商务局相关负责人也表示,在写字楼开发建设上,该局将坚持国际化现代化标准,加快协信中心等一批新增楼宇建设进度,加大华润大厦等一批存量楼宇招商力度。按照年初计划,力争年内培育亿元楼宇6座、专业特色楼宇3座,5年内新投入使用商务楼宇60座以上。在星级酒店打造上,将在加快已规划的8个五星级酒店建设的同时,力促明年卡尔森瑞德丽笙酒店开业运营、协信·希尔顿酒店主体完工。另外,还将着力发展一批独具地方特色和民俗文化的主题酒店、特色酒店,满足不同群体需求。

下一步,全区上下将牢固树立“精品意识”,坚持“产城一体、四态合一”的理念,既在推进上“大刀阔斧”,又在规划上“科学求证”;既在局部建设上精雕细琢,又在功能配套上一气呵成。使城市的各个组成部分在空间布局上做到职能明确、主次分明、互相衔接,形成统一协调的有机整体。

大城市细管理

打造靓丽城市风景线

城市环境是城市的镜子和脸面,既检验着城市管理者的能力和水平,又考量着市民的素质修养。

今年以来,全区全力推进“大城市、细管理”,借力财富全球论坛保障工作,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六大工程”、“四项专项行动”等活动,极大改善了城市环境面貌。数据显示,全区今年共整治违建点位246个和延伸点位97个;完成建设南路等园林绿化提档升级点位7个、叉车市场等三环路风貌整治点位34个、蜀东小区等二环路屋顶绿化整治示范点位6个,焊机厂宿舍等3批次立面整治点位25个,财富又一城等卖场户外广告提档升级点位9个,一环路等商招店招整治道路12条;完成3批次共980个违法建设点位的整治;更新增设果屑箱2908个,治理病害井盖951个;清运生活垃圾19.42万吨,清除乱张贴小广告19万余处;查处扬尘污染工地 101 个、违规运渣车辆42台次。

城市管理工作永无止境。区城管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该局将继续实行“网格化管理”责任制、路段管理实名制,并按照“问题管理”的方式建立台账,发现一个就纳入问题库做“加法”,解决一个就移出问题库做“减法”,确保责任无盲区、整改无遗漏。同时,区规划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借鉴其他地区先进经验,加强规划设计,建设具有特色的文化景观、生态廊道,打造更靓丽的城市风景线。

做好“新试卷”,突出“社会转轨”:

促进从“政府主导” 向“全社会共建共享”转变

实现“一升两转”的根本动力在改革。今年,我区在去年实施一系列改革措施的基础上,又创新设立了产业功能区推进办,实施了投融资及区属国有企业市场化等改革,目前已初见成效,但还需进一步丰富内涵,在系统推进上下功夫。全区上下要以即将召开的三中全会为契机,勇于涉足改革的“深水区”,最大限度用好改革的“红利”,加快推进社会建设从“解决老百姓现实问题”向“提升老百姓幸福感”转变,从“政府主导”向“全社会共建共享”转变。

实现“一升两转”的根本动力在改革。今年,我区在去年实施一系列改革措施的基础上,又创新设立了产业功能区推进办,实施了投融资及区属国有企业市场化等改革,目前已初见成效,但还需进一步丰富内涵,在系统推进上下功夫。全区上下要以即将召开的三中全会为契机,勇于涉足改革的“深水区”,最大限度用好改革的“红利”,加快推进社会建设从“解决老百姓现实问题”向“提升老百姓幸福感”转变,从“政府主导”向“全社会共建共享”转变。

成都市成华区工商联 版权所有 2008-2025 联系地址:四川省成都市一环路东3段148号 邮政编码:610051

联系电话:028-84310789【工作日09:00-12:00;13:00-17:00】

蜀ICP备202300207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