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1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工商联工作的意见》(中发〔2010〕16号文件)的发布,对新时期工商联的性质、基本任务和工作职能进行了全面阐述,各级工商联组织在深入学习的基础上,亦结合各地区实际,正努力思考如何找准工商联组织的“三性定位”,落实好“六大任务”和“五大职能”,更好服务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成华区工商联(总商会)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在过去的工作中一直以服务于区域非公有制企业和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在组织建设、政策宣传、服务方式、管理体制上曾作过有益的探索。面临新的形势与任务,尤其在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多、国家产业结构调整、中西部崛起的背景下,能否牢牢把握时代发展的主旋律,充分关注和了解非公企业的经营状况和基本诉求,凝聚力量,扎实有效地推动基层工商联的组织管理创新,增强其动力与活力,是当前最重要的任务之一。
通过近期调研和走访区内部分会员企业和非会员的中小企业,并与其中部分企业负责人座谈,大家对未来区域经济发展充满信心,但同时也反映出一些问题,一是面临复杂多变的当前形势,部分中小企业对自身在市场中的定位较为迷茫;二是对国家当前的产业政策了解甚少,在产业梯度转移中不知该怎么对接和如何适应;三是对工商联组织的性质、地位和作用了解较少,不知道自己的诉求可通过什么渠道和方式来表达,对企业有何帮助和促进等。这些问题的存在,集中反映出中小企业的发展以前主要依靠个体作用的发挥和机遇的把握,而当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企业参与社会资源配置的范围将更加广泛和更加复杂,单纯依靠个体作用已显无能为力,因而会产生出迷茫的思想和对加入组织的渴望。
在这样的趋势和背景下,尤其在深入推动成华区“1413”战略,奋力实现“开创新天地、塑造新形象、实现新跨越”和“建设中西部综合实力一流城区”目标中,基层工商联组织该如何肩负使命、主动作为、创新工作、不断增强自身发展的动力与活力呢?通过调研,本人认为,基层工商联组织正面临大有作为的重要历史时期,可通过“六感能力”建设来实现组织管理创新,以推动工商联工作实现跨越式发展。
一、事业成就感
成华区相对其它城区而言,建区时间较晚,但资源条件丰富,在城市经济与区域产业发展中具备较强的后发优势,潜力巨大。区工商联可通过举办产业论坛、调研座谈会、走出去观摩考察等方式,帮助会员企业充分了解和把握国家和地区的产业政策和行业发展趋势,学习、分享和借鉴外部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拓宽思路,不断创新商业模式,找准企业自身定位,促进区域内的中小企业不断做大做强,让企业将自身发展与区域建设有机融合,成就一番事业,实现其建功立业的美好愿望和获得事业成功的成就感。
二、政治荣誉感
“统战性”是工商联组织的基本特征之一,它一头联系着非公企业,一头联系着党和政府,肩负着宣传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在1999年3月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中,明确规定“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广泛听取广大非公有制企业的呼声和意见,有效制定中小企业发展政策,大力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是我们党和政府推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式,基层工商联组织不仅要继续大兴调查研究、建言献策之风,更要为部分有思想、有改革魄力的中小企业家们提供建言献策的渠道和平台,在政协或人大的界别中增加非公经济人士的代表比例,通过提案等方式参与到政府对非公经济发展政策的制定,以增强非公企业参政议政的积极性和政治荣誉感,共同促进区域经济的繁荣发展。
三、组织认同感
组织认同感的产生主要源于组织成员价值观与文化的趋同与一致性。“民间性”是工商联组织的又一基本特征,工商联工作能否得到会员企业和上级党委政府的认同,其核心是自身的管理能力与服务能力的建设是否达到了要求与满足了实际需要。
本人认为,要实现这一目标,一是要确立基层工商联组织或其下属商会的价值取向,即为什么服务、为谁服务、怎样服务的问题;二是要建立健全管理与服务机构,明确职责,制定完善的服务措施,构建起既分工又合作的组织管理体系和服务运营体系;三是要不断发展壮大会员队伍和行业商会组织,为工商联组织不断增添新鲜血液和新生力量;四是充分建立与政府各职能部门、行业管理机构之间的联系和协作机制,及时协调和解决非公企业在发展中的各项障碍和有关问题;五是要建立与上级党委政府和下属行业商会及会员企业的无障碍沟通联系制度,使工商联组织成为会员企业经营发展的主心骨和指导部门。
四、商业价值感
“经济性”是工商联组织最为显著的特征之一,而在对广大会员的服务与管理中,则主要表现为企业商业价值的获取与可实现的路径。基层工商联组织除传统的服务方式外,可在行业人才培训与培养;会员企业项目推广、考察与合作;新思维、新思想、新模式及产业论坛;政策、法律法规咨询与团队服务;中小企业融资;重大项目谈判与包装和组织诊断等服务中,集中凸显出工商联平台的商业价值。并通过增值性服务项目与服务内容的提供,使广大的非公企业能不断地获取到有价值的商业信息,从而有力推动会员企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五、家庭温馨感
在制度化设计和服务内容上,基层工商联组织不仅要考虑到标准化、规范化和流程化体系的建设,更要体现出“以人为本”的科学理念和“家”的温馨。尤其在当前经济形势复杂多变、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的背景下,有效组织会员企业间的中高层人员对话交流和务实合作;组织银企见面会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努力协调内外关系为中小企业申请国家扶持政策等,随时体现出基层工商联组织对会员企业的主动关心和照料,帮助企业困难克服困难,共渡难关,以实现会员企业的共同进步与共同发展。
六、社会责任感
按照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思想和政治经济学观点,企业是市场的企业,市场是企业的市场,二者之间相辅相成,有机联系,不可或缺。非公企业和工商联组织的成功发展,均离不开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党的领导。建立规范有序的市场秩序,充分履行社会责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重要基础。作为基层工商联组织,一是可依托行业商会的自治作用,通过诚信守法宣言和制定有约束力的行业规则,规范企业的经营行为,使其依法纳税,合法经营,利用互联网技术加强对会员企业自律性建设的预警管理;二是集中组织和引导所属会员企业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慈善事业,努力开展助残、助学、扶贫和重特大自然灾害事件捐款、捐物等活动,体现爱心,回馈社会,积极推动企业品牌的完美塑造;三号召会员企业积极为民生事业出计献力,积极吸纳劳动就业,努力提升员工薪酬,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加强新时期基层工商联组织“六感能力”建设,将是未来基层工商联实现组织管理创新的主要方向,是促进工商联组织不断迸发出生机与活力的源泉。并通过细化方案,深入实施,牢牢把握住时代发展的主旋律和区域发展的总目标,自加压力,主动作为,必将谱写出新时期工商联创新发展的新篇章。
成华区工商联(总商会) 刘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