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四川省统计局、四川省民营经济统计监测办公室提供的资料,2011年成华区民营经济发展综合实力评价结果与2010年相同,为全省排名17位,五城区排名末位,比2009年下降3位。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我区非公经济排名连续几年不升呢?为此,我们专门组织了调研小组,先后调研了成都富森美家居股份有限公司等26家企业和14个街道商会,并多次召开了行业协会商会专题座谈会,对我区非公有制经济的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现状
近年来,国家和省、市相继出台的一系列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政策,为民营企业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我区民营经济得到了较快的增长,对全区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日益增强,为成华区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总量不断扩大,增长持续加快
2011年,成华区共有各类企业4292家,其中,非公有制企业2389家,占全区企业总数的55.7%。
2011年,我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76.8亿元,其中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222亿元,同比增长16.2%,增速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占GDP比重达46.6%,比2010年提高1.3个百分点。推动民营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动力是个体私营经济,全年个体私营经济实现民营增加值192.2亿元,同比增长17.2%;外商、港澳台经济实现民营增加值29.8亿元,同比增长9.8%。从各行业民营增加值占比重情况看,民营比重最高的行业是房地产业、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和居民服务其他服务业,比重达到80%—90%。在GDP中占有较大比重的工业、交通运输业民营比重较低,分别为35%和29%。
2011年成华区民营经济增加值完成情况表
资料来源:成都市统计局年度统计表
(二)转变发展方式步伐加快,产业结构渐趋合理
我区民营经济在加快发展过程中,内部产业结构也不断优化。2011年我区第一产业实现民营经济增加值0.08亿元;第二产业实现民营经济增加值60.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5.6%;第三产业实现民营经济增加值161.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4%。2010年三次产业民营增加值占GDP比重分别为0.01、12.4、32.9,2011年三次产业民营增加值占GDP比重分别为0.01、12.73、33.81,与2010年相比,第二产业上升0.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上升0.9个百分点。三次产业比重分别为0.03%:27.34%:72.61%,全区民营经济“三、二、一”的产业结构特征日益显著。
2011年成华区民营经济产业结构图
资料来源:成都市统计局年度统计表
(三)发展领域拓宽,骨干企业支撑作用明显
全区民营经济已由商贸、餐饮、服务等行业延伸到了装饰建材、房地产、教育、医疗、物流、软件、都市工业、环保、文化创意等更广领域。民营经济发展领域的不断拓宽,既调动了民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促进了第二、三产业发展,推动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从调查情况来看,我区民营企业骨干企业迅速崛起,成都富森美家居股份有限公司、成都龙潭裕都实业有限公司、成都市呈祥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成都龙港钢铁有限公司等龙头骨干企业,涉及诸多行业。如龙港钢铁总部基地,销售收入实现三年番五番,2011年销售收入在2008年5.6亿的基础上翻了约5番,达240多亿元,税收近1亿元。成华区民营经济正朝着以大带小、以强带弱的方向发展,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四)吸纳就业更加明显
2011年,我区个体私营企业工商登记总户数达71923户,比上年( 60421户)增加11502户,增长19%;注册资金达3072238万元,比上年(2228469万元)增加843769万元,增长37.9%;从业人数18.8万人,比上年(16.88万人)增加1.92万人,增长11.4%,占我区除农村劳动力外的社会劳动者(38.59万人)的48.7%。民营企业不断规范企业管理、强化职工培训,在吸引人才的同时也为社会培养了众多人才,一支涵盖多领域的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技能人员队伍发展壮大起来,民营企业吸纳就业主渠道作用更加明显。
(五)民营经济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2011年,我区继续采取有效措施,从政策环境上大力扶持发展民营经济,增强民营企业对国内外经济环境变化的应对能力,促使民营经济健康平稳发展。2011年,我区民营经济比重由上年的45.3%增加到46.6%,增速16.2%,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过一半,达56.5%,拉动经济增长7.3个百分点,成为推动我区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
同时,民营经济规模不断壮大,效益有所提高,对全区税收贡献进一步增大,2011年,全区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共纳税约7.7亿元,成为全区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2011年我区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纳税情况
资料来源:2012年四川民营经济排行榜
二、我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民营企业数量不多,发展质量不高
2011年,我区个体私营企业中属于个体工商户的居多,私营企业较少,发展质量不高。
2011年,我区民营经济增加值(222亿元)比武侯区(373.7亿元)少151.7亿元;占全区GDP比重(46.6%)比武侯区(67.5%)少20.9个百分点,差距明显。我区非公有制经济占全区经济的比重偏低,且支柱产业不明显,至今尚无一家世界500强企业,企业自身综合实力有待增强。
2011年成华区与主要区(县)民营经济综合实力对比表